新闻动态 媒体关注

智慧创新 推动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出版界近年来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何进一步通过技术研发、内容创新、渠道融合、市场融合,提升出版业的内容质量和传播能力,推动智慧出版业态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9月28日,在2020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期间,2020北京出版高峰会议第二期在云端举行,中外业界人士围绕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合发展、智慧创新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把握大势所趋积极转型升级

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局长王志成表示,本届图博会在网上举办,就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近年来,进出口管理局立足传统出版,不断推动出版走出去在内容资源、渠道平台、合作交流、技术应用等方面深度融合,使出版精品真正地走到、走进各国,实现民心相通。

王志成表示,出版业要加快融合步伐,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要充分认识到出版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出版机构要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从传统内容生产者向知识服务商转型。在技术上,要全面推进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以科技创新支撑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在成果转化应用上,拥有丰富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机构要加快传统资源的数字化制作加工,积极探索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等行业热门知识服务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在传播渠道上,要真正实现多元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方式,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在经营理念上,出版企业要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通过流程再造、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式打造具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识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市场反应能力。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坚介绍了集团融合发展的思路:立足自身出版优势,以实现内容数据化为核心竞争力,以投资重大项目为载体和驱动,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和保障,对互联网新业态积极而审慎地发力,形成老业务与新平台的良性互动、现实产出与未来发展的有机衔接。

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胡昌杰认为,在数字和人工智能时代,学术出版作为最重要的科学知识的承载体与传播方,应顺应数字发展趋势,通过先进的技术,不断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推动人类进步。

保持核心优势催生服务模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业融合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黄志坚认为,疫情常态化使得实体书业销售下滑、数字内容广泛传播、线上销售成主流渠道、在线教育异军突起、在线阅读持续火热等成为常态;5G等高新技术逐步成熟应用,将改变社会结构和大众生活方式,搭建起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激发更多元的数字内容消费需求,催生更丰富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黄志坚分析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呈现内容和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出版产业链不断延长两大特点。对于未来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路,他认为,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就是要在融合中保持和发挥出版的核心优势,即精品的内容资源、过硬的内容把关审核能力,以及坚定的文化责任感、使命感和初心。在融合中推动出版的全面创新,需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编辑创新,建立数据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把握好重点融合型项目与传统出版业务板块的关系,形成以内容创新为动能、平台扩张为载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在融合中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精品数字内容的组织、呈现,实现优秀文化内容最大价值;以优势资源为根本,加强数据化建设;构建立体营销矩阵,实现线上营销的多样化和可及性。

2019年第十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的主要媒介。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康伟认为,疫情加速了融合出版转型。疫情期间,68.75%的出版机构为消费者开放了免费的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内容,并对线上阅读体验进行优化。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的内容需求模式,已成为出版业的共识。”在康伟看来,内容和载体之间的演变从未停止,数字技术与出版的相遇改变的不仅仅是文本的载体,还有阅读场景、文本方式和阅读习惯。

开拓传播渠道共建发展新生态

目前,中版集团投资布局的十几个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产品集群和初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如商务工具书云平台、中华国学资源总库、中国美术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荣宝斋智能数据服务平台。

近些年,北京出版集团在融合发展与数字出版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与探索。如在新媒体业务方面,推出40多个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应用等;与教育融合,搭建结合中小学教育,配套中小学教育的京版云平台;与家庭融合,打造儿童成长场景式服务“育朵”APP;与戏剧融合,为戏剧爱好者开发了“国韵承传”APP;与影视融合,将优质文学作品进行IP转化,如将《阳台上》《人民的名义》《北上》等图书转化为影视作品。为加快转型升级,北京出版集团今年还组建成立了融数中心,以引领推进协调集团的融媒体业务。

出版业未来的融合之路在哪里?康伟提出“三个融”。一是融数字技术。伴随5G技术投入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拓展数字出版应用场景和价值取向。传统出版业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设计高效的生产新流程,打造丰富的产品新形态,开拓全方位的内容传播新渠道,共建富有生命力的融合发展新生态,助力出版业供给侧改革。二是融文化创意。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图书不再作为单独的产品存在,出版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文学IP为起点,融合影视、戏剧等泛娱乐化产业,以教育IP为源头,形成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等,都为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内容的增值和变现。三是融实体经济。如“文化+消费品制造业”,通过产品设计等文化元素融入日用消费品;“文化+研学”,实现“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的结合;“文化+旅游”,探寻名胜古迹中的文化精髓和自然风光中的地理奥秘;“文化+农业”,体验朴素农耕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参与文旅酒店经营、特色小镇建设等,实现文化与实体经济的多元融合。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